时间:2022-12-18 23:24:18 | 浏览:359
“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千两茶
安化黑茶分为紧压茶和散装茶。紧压茶包括“黑砖茶、茯砖茶、花砖茶”,散茶包括“天尖、贡尖、生尖。”它们简称为“三尖”“三砖”“一卷”,这“一卷”指的就是花卷千两茶。
花卷茶、千两茶,以每卷的茶叶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而得名;因其外表的篾篓包装成花格状,故又名花卷茶。
千两茶安化特有,台湾知名茶人曾至贤所写的茶书《方圆之源—深探紧压茶世界》说,千两茶是“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并将其加冕称之为“世界茶王”。
茶友们一定想问,千两茶到底有哪些神奇的魅力呢?世界茶王之名到底如何得来呢?千两茶如何冲泡呢?
历史起源 独特诞生
千两茶的制作是茶叶制作史上的伟大创举。据史料记载:清道光年间,安化刘姓茶工经过反复试验,用山里常用的竹子裹制了这种既可以方便挂在骡马身上,又能够避免茶叶霉变的大茶棍。第一支百两茶至此诞生。
清道光至同治年间,为了降低运输成本,晋商与刘氏家族在酉州改百两茶为千两茶,至此世界茶王千两茶正式诞生。
外形原始 粗犷质朴
凡是见过千两茶的人,无不被其“原始古朴,粗犷大气”的外形所震撼。一支千两茶,重达36.25公斤,高约1.65米,直径20厘米,需要一名壮汉方才可以搬运。
千两茶被公认为“世界茶王”,不仅因为体型巨大,天然独特也是一大特色。千两茶是世界唯一非后包装茶,风格样式天下独一。其包装由三种天然植物构成。紧贴着茶叶的是产自安化山中的“蓼( liǎo)叶”,具有淡淡的清香,可防水防潮保证品质;第二层是朴实无华的棕皮,一般使用传统针线与蓼叶缝合在一起;第三层也是最外面一层则是楠竹的竹黄了,为了避免生虫只有生长超过三年的楠竹方可使用。
千两茶的包装不仅让千两茶外形古朴,奇巧异常,更使茶品达到自然防水防潮、长期储藏的优势。
工艺流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两茶制作技艺独特,须师父传授。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千两茶的制作工艺,暗合“天地人和”之道法,是力量与美学的完美融合。千两茶在制作时间、原料选择、踩制工艺和晾晒工艺方面,均有讲究,可以说是世界上制作工艺最复杂的茶。
千两茶的原料以二、三级的大叶种黑毛茶为佳,其制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黑毛茶制作。这是千两茶加工最基础的工艺流程,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和烘焙五个步骤。第二个阶段就是千两茶踩制加工。
一是蒸包灌篓。选取上等黑毛茶分次过称后,分别用布包好吊入蒸桶用高温汽蒸软化,分次装入内衬棕丝片、蓼叶的篾篓内,由人工踩实压紧,最后上“牛笼嘴”锁口。
二是杠压紧形。5名青壮年男子,施展其绞、踩、压、滚、锤工艺,反复多次,最终将蓬松的茶勒踩成紧实的千两茶。
之后,还需将制成品置于晾架上,历经夏秋季节七七四十九天的日晒夜露,吸蓼叶篾片之香气,集日月之精华,纳天地之灵气,进行自然干燥。千两茶的晾晒往往会安排专人负责,为了均衡水分每天都要进行茶柱头和尾的翻动;同时还得注意雨水和露水等问题。正是由于千两茶制作工艺复杂且耗时长,千两茶的产量一直有限,每一支千两茶都来之不易。
口感余韵 岁月转化
千两茶如陈酿美酒一般,有着随时光变化“越陈越香”的品质特点。
千两茶陈香醇和绵厚,汤色透亮如琥珀,滋味圆润柔和令人回味。同一壶茶泡上数十道,汤色无改,饮之通体舒泰。新制千两茶味浓烈有霸气,涩后回甘是其典型特征。恰似一个人的青年和老年,随着时光的砥砺愈发沉淀了下来。
品饮也是很讲究的。冲泡宜选择粗犷、大气的茶具,一般用厚壁紫砂壶或汝窑壶等冲泡,可以将千两茶的色香味充分释放。
冲泡时需要使用沸水,第一泡一般不喝,浸泡时间不宜过长,用透明的玻璃公道杯和品茗杯饮用,便于观察其汤色。
千两茶属于后发酵茶,极耐泡,泡饮多杯后滋味依旧醇厚。细细品味,其茶汤红黄明净,口感纯正,常有廖叶、竹黄、糯米的香气。冬季热饮可暖胃,夏季冷饮则清热消暑,可谓四季皆宜。使用传统的煮饮法,口感更加醇厚圆润。要方便携带,千两茶饼和千两易泡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它既有千两茶的艺术感,又有千两茶的口感韵味,方便携带与冲泡,非常适合现在的都市茶人。
“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千两茶安化黑茶分为紧压茶和散装茶。紧压茶包括“黑砖茶、茯砖茶、花砖茶”,散茶包括“天尖、贡尖、生尖。”它们简称为“三尖”“三砖”“一卷”,这“一卷”指的就是花卷千两茶。花卷茶、千两茶,以每卷
5月20日,“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5月17-19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在意大利罗马召开会议,中国的三个传统农业生产系统——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内蒙
来源:中国新闻网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最新认定中国三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5月20日消息,三处中国遗产地——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因以独特方式利用传统方法和知识,维护特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福州5月2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陈强)记者今天从福建省安溪县委宣传部获悉,近日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会议上,“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东南网5月22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 20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网站对外公布,“中国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被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安溪是中国乌龙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安溪铁观音茶文化
云南拉枯族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地区,是中国西南大门户,也是众多中国少数民族的世居地。其中少数民族之一的拉祜族就世居于云南澜沧江流域,拉祜族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崇拜多神,供奉“厄莎”。拉祜族主
中国网9月4日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千百年来,饮酒、品茗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人在饮酒、品茗上不断追求一种超越的意境。曾几何时,我们何尝不想有一种能将茶酒相结合的产品,即在品茗的同时亦可感受酒香
理想ONE,原车音响不是大家脱口而出的大牌,整体体验符合“奶爸车”的“车设”,够实在。如果说是殿堂级聆听体验,后期的音响升级需提升日程,才能享受到理想中的音质效果。这辆到石家庄翼宝汇的理想ONE,其车主是一位对汽车音响有高品质追求的人,入手
茶文化的历史朝鲜人民自从三国时期(公元前277年-公元7世纪中叶)就推广茶树栽培。当时的历史书籍《三国史记》记载了茶的起源和饮茶的风俗,高句丽坟墓壁画上也画有人们饮茶的样子。据历史记载,到了高丽时期(918年-1392年),朝鲜的茶文化得到
茶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之一。中国是野生茶树发现最早、最多的国家,如今中国茶叶产量世界第一,占全球茶叶产量的40%以上,在中国体验茶文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茶文化的体验是不断接触与融合的过程。1998年笔者在福建武夷山龙头岩参观树龄已有
【点睛】 印象大红袍,带你了解不一样的武夷山水茶文化。“来到武夷山,除了观赏武夷山的风景,品地道的武夷山大红袍,还一定要看看《印象大红袍》。”武夷山副市长张贤军这样介绍道。《印象大红袍》是一部以武夷山为地域背景,以武夷山茶文化为表现主题的大
茶的滋味与茶树的品种有相当大的关系,生长环境的不同,会让茶树带上独特的风味。不过,能够从茶里品出茶树所生长的环境特点,这就更为特别了。武夷岩茶,就是这样一种特色鲜明的好茶。“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崇安县(现为武夷山市),是“世界文化
“铁观音”既是茶名,也是茶树品种的名称。这个名字,会让人产生很多遐想,因为观音正是我们中国人最为尊崇的菩萨之一。关于“铁观音”一名的来历有不少传说,共同点都是该茶树种与观音菩萨有关。而之所以冠以“铁”字,一说茶树的叶片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烁出
观音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其高扬的兰花香,我们所说的兰花香其实只是一种类似兰香的特殊茶香、给人以很深刻的印象。 但是,并不是所有铁观音茶都会有兰花香,只有少数制作成功的优质产品才会出现明显而馥郁的兰香——一般来说,常见的兰花香有两种风格:一为尖锐
近日,《铁观音斗茶记——百匠茗言度春秋》正式出版,该书是一本集历史的厚重、思想的深度、地域的广度、行业的专业度、老中青百位匠人的知名度以及哲理性和知识性等为一体的“值得慢慢品的读物”,被誉为“安溪有史以来第一本较全面的斗茶史记和茶界百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