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7 21:23:09 | 浏览:761
来源:钱江晚报
“茶叶都旱焦了,很厉害,今年这个夏天太阳太大了。”沈生荣怪心疼的。
8月8日晚上快9点,小时新闻记者联系上还在茶地里的老沈,他已经奋战了四五个小时,刚刚结束浇水,又开始翻地。
沈生荣是西湖区上城埭村的茶农。今年夏天,高温酷热超长待机。眼见茶叶都被烤得焦黄,50多岁的他很心焦。每一天,都围绕4亩茶地来做生活——太阳落山就要急急上山浇水,要到晚上十点才能歇下来。“这是我们茶农的主要收入,先吃一点饭,晚上回来再吃。”他嘟囔道,连日来干旱,连水库的水也少了,只够两天浇一次水,“高温这么猛,茶树吃不消晒,人一定要勤快,不然会影响明年茶叶产量了。”
上城埭村植保员介绍,茶树生长最适温度10℃-25℃之间,持续在高温干旱、强光照射的气候环境下8-10天,会出现茶树日灼病,导致茶树生长长势弱,从而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
省级西湖龙井非遗传承人樊生华,也是西湖区一名茶农。高温这样猛烈,他每天凌晨四点多就要出现在茶地里,做些除草的活。
“我家有9亩茶园,都是50年以上的群体种老茶树,根系很深,应该能扛得住高温吧。”樊生华说这些老茶树,都是久经考验的老家伙,但是今年他也感到有点无奈——今年山上的自然水很少,无法滋润茶树,地势上也无法接上自来水,“有点看天吃饭”。
连续高温晴热,龙井茶树还好吗?
凌晨4点半,
西湖边茶园响起哗啦啦浇水声
今年这个夏天,太热了!已是立秋过后,暑气还久久持续,杭州依然是连续晴热,最近几天都是直冲40℃的节奏。
烈日炎炎,备受关注的西湖龙井茶还好吗,它们如何抗过高温?能否安然度夏?
今天(8月9日)凌晨4点半,小时新闻记者来到了西湖龙井核心产区之一的翁家山村,看看这里的茶农如何应对高温。
天还没亮。山里蛮凉快,气温大约25℃。茶农们就是要趁着日出前后的这段清凉时光抓紧时间为茶树浇水。
从翁家山村委徒步,走上山路台阶,一路上遇到不少村民,也能看到一簇簇成群的茶树。
应对高温天,茶树需要灌溉,需要水。不少茶农已在蓄水池旁拉水管。
而身后的山头,村民都叫它大山头,方圆大约500亩,浇一亩地得用上30立方米的水。
东边泛起了霞光,天快要亮了。
在大山头区域,有4个蓄水池,每个容量75立方米,水从九溪抽上来,是今年刚修建完成的。往年,茶农只能从自家接水管或是在自建蓄水池打水。
这样的变化,让不少茶农缓了一口气。在他们记忆中,像今年这的连续高温的日子不多见,“今年的高温干旱能比得上2013年那年”。
往山上继续走,一位茶农已经接好了水管正在为茶树浇着水。虽然清晨还算凉爽,她还是忙出了满头的大汗。她家有3亩茶地,凌晨3点就上山来浇水了,浇到差不多5点。
“得把土壤浇透啊,这天气不仅人遭罪,茶树也遭罪。你看摸上去这土潮潮的,就说明透了。现在这种天气每天都得上山来浇水。”
在大山头,西湖龙井茶树主要有两个品种,一是群体种,根系相对更发达一些,吸水能力强。另一种是龙井43,由于是扦插生长,根系要浅一些,在50厘米左右,相对来说抗旱能力弱一些。
茶农顾颐强今年58岁,已经种了30多年茶树,品种是龙井43。他三步并作两步跨上台阶,穿梭在茶地间,迅速找到属于自己的6亩多茶地。
顾颐强有自家的小蓄水池,所以相比于其他要在公共蓄池水打水的茶农,会从容一些。
那么一到就能浇水吗?顾宜强摇摇头,“要先弄好水管。”
一旁摆着铁丝、水管、铁钳,顾颐强告诉记者,“心里急啊,这茶树没水真是要枯死的,我走到我茶地需要30分钟,把水管安装在一起又要30分钟,而6亩地大约要浇5小时。”
清晨6点30分,顾颐强安装好了水管,等晚上5点再浇水。“现在浇的话,已经不是最佳时间了,我每天要上山两趟,浇一次水,昨晚浇到凌晨1点才回家,真希望来一场雨,这样我们可以稍微轻松点。”
除了浇水提供水分,顾颐强也为自家茶地安上了遮阳网。“后面温度降到32℃左右,这遮阳网就可以拆掉了,现在这种天气茶树也靠遮阳网才能生存。”
顾宜强装好水管,点上了一支烟,“年纪大了,农活总归还是比较累的,其他没爱好,就抽抽烟。”
他歇了一会儿,开始除茶地间的杂草。“这杂草长得快,生存能力强,又会吸水、吸养料,定期要除掉。”
竹篓里放着草帽、手套和一些工具
“哎,你看那边,都红了。”
红了——两个字结着茶农们的愁,由于连日高温天气,部分茶树叶子表面出现了明显的泛红,这是茶树因缺水和灼伤造成的枯死现象,泛红的茶叶易脱落、难出茶,这会直接影响出产茶叶的经济收益。
顾颐强有5亩龙井43,1亩群体种,他也叫它老茶树。
老茶树不用遮阳,根系深。但记者注意到老茶树也有一些树叶泛红、枯黄了。
翁家山种植的两种茶树,群体种老茶树和“龙井43”各有拥趸。市场上,大部分龙井茶消费者都有“喝早不喝晚”的习惯。相比群体种老茶树,“43”出茶早,能早大约7~10天,别看只有这短短几天,但能更早抢占市场先机。
同时,龙井43因为根系较浅、对土质要求高等特点,需要茶农们倾注更多工夫,从培育,到灌溉,再到收茶,每一步都不能错过时机。而群体种老茶树口感更醇厚,更受资深饮茶爱好者的喜爱,由于是祖辈传下来的茶种,也凝集了茶农们更多的感情。
村民们告诉小时新闻记者分辨两种茶树的方法,“一小丛一小丛的是群体种,一排排整齐排列的是‘龙井43’。”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方力 边程壹 见习记者 马庆隆 通讯员 李林峰 金晶
复旦大学:茶叶是打通人体经络有效食品?复旦大学:不同茶叶或有相应归经复旦大学团队第1次公布符合人体经络传统描述的系统性影像,近几年来,复旦大学研究团队持续努力探索经络,让经络显形。中医实践发现十二条经络在一昼夜内依次活跃流动,每两小时轮换一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海棠花啊海棠花创作立场声明:文章当中涉及到的茶叶都是日常品尝过的,都是自己购买,没有和品牌等有关联。双11、双12、年货节正在接踵而至,一个接一个,囤货也是一波接一波。对于茶友来说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空空荡荡嗡嗡作响创作立场声明:喝茶是平日最大的爱好之一,钟情于红茶、绿茶、乌龙茶,写文与大家探讨交流,没有利益关联。茶叶是一种价格非常不透明化的产品,评判一款茶叶好坏的指标非常多维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蜜桃蜜桃我的最爱创作立场声明:这篇文章是对自己喝茶体验以及身边茶友圈子中大家普遍比较能够经常谈及的一些茶叶的探讨。外国人喝茶时,可能就是“红茶”、“绿茶”、“乌龙茶”等,不会再进一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西湖龙井煮茶叶蛋茶叶是中国的特产,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国的茶叶品类繁多,文化属性和饮用属性并重,所以,历史性和故事性往往赋予了茶叶更多的附加价值,使得茶叶产品的价格
早在四千多年前,古人们就开始利用茶叶,《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诗经》和《尔雅》中也有很多关于茶的记载,但这时茶多是以药用的形式出现的。两晋时期,早期的。起源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茶叶可分为青茶、红茶、黄茶、绿茶、黑茶、白茶等六大茶类。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因而它们的发酵程度也是不同,也决定了它们的茶性不相同。茶性是指茶叶表现出的性味及其特性。包含有性寒、性凉、性温、性平。不同体质的人,适合的茶叶种类不一样。根据茶性来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过去十年,白茶堪称茶界黑马。以强劲姿态,走红茶圈。随着知名度节节提高,发现不少有意思的事。很多茶客在接触白茶时,会情不自禁地将它和自己熟悉的茶叶做比较。白茶和绿茶有什么不同,怎
首先要说的是,“茶”这个字,在唐代以前是没有的,当时写作“荼”字,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才将“荼”改为了“茶”。你知道“茶”字有几种写法吗?那么,我们就从上古时代开始说起,追根溯源,讲一下茶是如何被祖先发现,又如何迅速风靡世界,成为国民饮
表哥收藏夹·第十五期表格虽小,内有乾坤。大家好,我是“表哥”,一个话虽不多,但能说到“点”上的医学编辑。《生命时报》全新推出“表哥收藏夹”栏目,用一张表把身体一眼看穿,让疾病一扫而光,将健康一键收藏。中国是茶的故乡,历史已在茶杯中流淌千年。
原创 | 素见水西茶文化美学空间图文 | 素霓茶叶的正确品饮方式1. 茶水分离,茶叶不可以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以防单次定量的茶水中的溶出物过高,从而刺激肠胃及消化系统,造成身体不适。2. 尽量不过热饮用,以防伤及食道从而增加食道患癌几率。3.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茶桌上,洗茶是一大热门话题。喝茶之前到底要不要洗茶?对于这个问题,村姑陈历来观点很明确——好茶不用洗。但平日和朋友们在一块喝茶时,陆陆续续收集了很多不同看法。爱喝饼茶的张姐姐表
炎热的夏天正浓,炽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让人们即使坐着不动也会汗流浃背。正因为总是出汗,夏天几乎每一刻都在口渴!由此看来,在炎热的夏天,我们一定要多喝水,最好是茶水不离手!不过,很多人不爱喝白开水,一是因为白开水不好喝,二是因为白开水没营养!
导语:茶叶行业的水有多深?喝茶的多,懂茶的少,反正没几个人看得出来中国是茶叶的大国,在中国,有很多人都喜欢喝茶。茶对中国人来说的意义十分重要,古代中国盛行以茶代酒,可见一斑,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真正懂茶的人很少,本文就和大家聊聊好茶的几个要素。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国内产的茶叶少说也有千百种,并且形成了如今相对完善的6大茶系。我国喝茶的习惯也由来已久,喝茶既能解渴消乏,还能陶冶情操,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喝茶。但是国内有20多个省份都盛产茶叶,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