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23:30:09 | 浏览:42
你有品下午茶的习惯吗?
提到下午茶,很多人会想到英式下午茶,一壶红茶搭配蛋糕、点心、松饼等等,满满的仪式感~
不过,今天一则热搜话题#原来下午茶文化起源中国#,引起了许多吃货网友的讨论。
一位博主晒出了唐朝各种精致的点心,看饿了一大批网友,表示好想尝尝啊……
不仅点心精致,连名字都这么美……
中华美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唐朝,各类点心问世并广泛流行,不仅追求美味,还注重造型,令人赏心悦目!
和周到君一起“穿越”回唐朝,看看那时流行的茶点吧!
据西安晚报,关于“唐朝下午茶”,陕西历史博物馆梁桂林研究员介绍,和英式下午茶一样,茶点在唐代人的茶会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梁桂林把茶点分为茶食和茶果两大类,其中前者中比较著名的当属花馔和食禄糕这两种餐食,而以樱桃为原料发明的酪樱桃,则堪称唐朝文艺青年小资吃法,是茶果的代表。
据悉,武则天发明的花馔,因食物是用花卉制作而得名,在中国古代有食用鲜花的习俗,做法也很多,食用鲜花与饮茶成为茶会上的一道风景。
而食禄糕是唐朝重要的糕点,在《唐六典》中就有记载并流传至今,现在的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鹿糕馍,便是由这种食物演变而来的。
酪樱桃这种小资吃法,是由宫廷传播到民间的——把洗干净的鲜果一颗颗摞在“琉璃”器皿里,让那鲜红欲滴的颜色透过晶莹容器散发出美不胜收的光芒,旁边还要放一小碟蒸酥酪,蘸着吃。
“酥酪”指未经风干的鲜奶酪,状态接近今天的酸奶,呈半固态、凝冻状。杜牧《和裴杰秀才新樱桃》诗云:“忍用烹酥酪,从将玩玉盘。流年如可驻,何必九华丹。”描述的就是这种当时最流行的樱桃食用方法。
虢国夫人(杨玉环的三姐)喜食的“透花糍”,可以说是当今带馅糯米团的源头。
《云仙散记》中记载,虢国夫人是位“美食达人”,府上有一位叫邓连的厨师,他滤掉熟豆泥中的豆皮,制成豆沙,美名“灵沙臛”。同时 ,将上好糯米捣打成糍糕,夹入灵沙臛做馅,还巧妙地将这豆沙馅塑出花形。经他巧制,糍糕的糕体呈半透明状,于是豆沙的花形得以隐约透映出来,因此叫作“透花糍”。
毕罗,是由西域传来的一种胡式点心,类似今天的馅饼。
在唐朝这种点心人气很高,制作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味道会分成甜咸两种~可以在里面夹葱做成煎饼(毕罗一般需要油煎)或者加肉馅做成锅盔。
而甜的做法,可以加入樱桃,把毕罗饼皮做成半透明的粉色,蒸熟后樱桃颜色不变。
韩约能作樱桃饆饠,其色不变。——《酉阳杂俎·酒食》
烧尾宴是唐代长安曾经盛行过的一种特殊宴会。所谓“烧尾宴”,是指士人新官上任或官员升迁,招待前来恭贺的亲朋同僚的宴会。
作为唐代负有盛名的“食单”之一,烧尾宴上美味陈列,佳肴重叠,除了有丁子香淋脍之类的冷菜,逡巡酱这样的热菜,还有金铃炙、光明虾炙等烧烤菜,汤羹、甜品、面点更是一应俱全,目前有据可考的就有58道,其中光是糕饼点心就有20余种。
比如这道“单笼金乳酥”,据说是唐代“烧尾宴”第一道点心。
单笼金乳酥颜色金黄,层层起酥,远远看去仿佛卧着一只只金丝灯笼。这道单笼金乳酥不仅样子讨喜,最大的妙处在于它的起酥全凭笼蒸,不着油烟。
唐代《烧尾宴》食单中记载的“见风消”,是当今泡泡油糕的“祖先”,它薄如蝉翼,轻如白纱,入口即消,也被称为“厨房里的魔术”。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去王店狩猎休息期间来到一间炸油糕的小吃铺,不料炸油糕的老汉在和面时把油放多了,放进热油锅里一炸,起了大泡。端上桌来,太宗还没来得及吃,一阵风吹来,油糕就碎(消)了,唐太宗品尝之后,竟连连称赞:“好、好、好,见风消!”并将其钦定为宫廷食品。
“烧尾宴”的食单上有一道叫作“巨胜奴”的寒具,是一种用蜂蜜、酥油和面,油炸而成的点心。“巨胜”是胡麻的一种,也就是今天的黑芝麻。
其大致的制作过程,是用面粉混合水、牛羊的乳汁和蜂蜜,或者用熬煮的红枣汤来代替蜜汁,再进行油炸定型,最后撒上芝麻。学者张金贞推测,它很像今日北方的炸馓子。
“寒具嚼着,惊动十里人”,这是寒具入口时的酥脆效果。
“酥”这种奶制品冷却之后也方便雕琢成各种形状,有点像西点店里形形色色的奶油制品。
“烧尾宴”上另有一道叫作“玉露团”的甜点,旁边标注“雕酥”,就是把乳酪冻定型之后再做雕刻和彩绘。上面还可以插一些花草之类的装饰品,制成类似冰淇淋的“酥山”。
唐代诗人王建有“一样金盘五千面,红酥点出牡丹花”之句,可见宫宴点酥场面的恢弘。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贵妃红、水晶龙凤糕、曼陀样夹饼......唐朝的甜品,简直就是吃货们的天堂!
哈哈哈看完有木有感觉自己的下午茶过于“潦草”了?
来源:周到
下午茶是餐饮方式之一,用餐时间介乎午餐和晚餐之间,可以追溯到英国17世纪时期,绵延至今,渐渐变成现代人休闲习惯。由于下午茶并不是每天的正餐,所以不是每天都会有下午茶。近代的下午茶发展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式下午茶,一边吃着西式糕点一边喝茶。
你有品下午茶的习惯吗?提到下午茶,很多人会想到英式下午茶,一壶红茶搭配蛋糕、点心、松饼等等,满满的仪式感~不过,今天一则热搜话题#原来下午茶文化起源中国#,引起了许多吃货网友的讨论。一位博主晒出了唐朝各种精致的点心,看饿了一大批网友,表示好
最近,与“五一”假期的火车票同样难抢的,还有银座仁志川中国首店的吐司——售价98元一条的生吐司需要排长队购买,甚至一度被黄牛加价到300元。开在商圈的贵价烘焙甜品、咖啡在上海一直不缺少打卡的年轻人。这背后除了尝鲜,还承载了白领们的哪些社交需
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很多人对美食的追求也越高。除了正常的一日三餐,各种各样的高端“下午茶”也成了大家孜孜不倦的追求。而现在“下午茶”已经不仅仅指茶点了,花样更是层出不穷。其实,无论在中国的大江南北,“下午茶”的攀比一直存在。下午茶首
封面新闻记者 王卉荷兰的贵妇竟然用碟子喝茶;手指饼干最早竟是为葬礼准备的;去港式茶餐厅喝茶,你能否看得懂菜单里的“茶走”;科学还是迷信?女朋友竟然用茶叶占卜;法国女人竟然说她不懂怎么喝“法式下午茶”;维多利亚时代的男士们为了不被打湿胡子,发
下午茶并不仅仅是喝茶,它只是下午加餐的一个代名词,包括茶饮、牛奶及奶制品、咖啡、巧克力、小点心、坚果、水果等。由于午餐和晚餐之间的间隔时间较长,下午的工作也进行了2小时左右,到下午15点~17点时候容易出现疲劳和饥饿感,所以,此时最好能补充
下午三点钟,茶语网的伙伴们准时出现在茶水间,悠然喝起了下午茶。据说,观察一个公司的发展情况,最高效的办法可能是,看看他们的下午茶。经济好的时候,公司的茶水间一般是“洗茶”“星八课”“耐雪”,经济不好的时候,一片空荡。不过,怎么感觉这下午茶的
一顿下午茶还能喝出交响乐的味道?上海音乐厅的答案是:可以有。9月23日,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宣布,即日起推出限量预约制“海上蓝”下午茶活动。上海音乐厅携手合作伙伴——上海浦东香格里拉,以音乐厅“海上蓝”穹顶建筑元素和音乐主题为设计灵感,创作
华夫饼方格子里的青春华夫饼上的格子图案自带与生俱来的学院风,仿佛披上格子就能拥有不老的青春。把发酵好的金黄饼胚放在一凹一凸的格子模具上,火烤间发出滋滋啦啦的响声,再打开就是上了色的有迷人格子纹理的华夫饼了。焦脆的质感,让人看一眼便不能自拔。
莺飞草长,春暖花开,春日午后,你最想念的是什么?是酥软的春风,轻柔的花香,还是那份春日甜蜜的下午茶……在这个春天,在这座近百年的欧式建筑里,暂时卸下忙碌与紧张,邂逅这份生活中的小甜蜜,享受一场独特的舌尖音乐之旅。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以下午茶
用精致的茶具,泡上一壶红茶,再加上糖和奶……“优雅”的英式下午茶,曾是英国文化的象征之一。精致的茶具代表了英国热衷于全球贸易的一面。英国人喝茶的茶具最早都来自中国,当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舶把中国的瓷器运到欧洲,它们在细度、耐用度、风格、颜色和
生活的节奏太快,外界的干扰太多,那就趁着午后的时光,关掉手机,忘记工作,用一杯茶的时间取悦自己。享受一本书的阅读,享受一个人的独处,享受“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境。正如今天的文章分享,看完这些日本太太们晒出来的“下午茶”时光,被她们这一份简单
點上方藍字免費訂閱東方。生活。美學。很多外国的电影里都有这样的生活:惬意的午后,几位打扮精致的贵妇围坐一圈,点几份甜点,一边聊着家长里短的八卦,一边喝着下午茶。而在现实生活之中,人们也总是喜欢与三五好友一起举杯畅聊。那么这午后休闲的代名词—
精致的人儿要永远彬彬有礼、风度翩翩。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英国礼仪专家威廉姆·汉森(William Hanson)的脚步,学习如何优雅地喝英式下午茶和制作咖啡吧。[Photo/Pexels]如何优雅地端茶杯在优雅人士眼中,喝茶可绝不是为了解渴,
她们说,懂得下午茶的好,是从中年以后才开始的。年轻的时候,为了工作打拼,节奏快,生活压力大,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喝上一杯下午茶。中年以后,逐渐实现了财务自由,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身体却开始走下坡路,这个时候开始注重慢节奏生活,注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