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1 18:08:54 | 浏览:3461
纳溪区护国镇梅岭茶园绿意盎然、风景如画。 牟科 摄
中新网泸州2月25日电 (邹立杨 王超明))“你可别小瞧这片茶园,每天都给我带来近1000元的收入。”25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团结村六组茶叶种植大户韩中华和妻子陈龙金,一边在茶园抢采特早茶一边说。
据悉,纳溪区孕育着全球同纬度发芽最早的茶树,已荣获“中国特早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全国特色茶旅资源区”等称号,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南亚热带名优早茶基地,入选四川省20个茶叶重点县(区)之一,在全国重点产茶县(区)中排名第60位。将片片茶叶变为“金叶”,纳溪区正在走一条特早茶扶贫之路。
“嫩叶要提手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均匀。”一早,纳溪区大渡口镇太和村第一书记张希孟像往常一样,来到该村九组脱贫户宗国华的茶叶基地,向其传授茶叶采摘技术。4年前,宗国华还是村里评定的贫困户。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政府帮我免费栽种10余亩茶叶,并全程提供技术指导,现在茶山开始赚钱了。”虽然时隔多年,每当谈及此事时,宗国华都感动不已。
“今年10余亩茶投产,预计纯收入几万元。”尝到茶叶种植甜头后,宗国华表示,还要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2018年,宗国华被纳溪区政府评选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我们根据脱贫户的自身需求、自身能力,引导激发其自力更生。”张希孟说,镇、村重点在茶叶种植资金、技术、营销上进行全方位帮扶,让贫困户一是通过产业致富,二是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在纳溪区护国镇梅岭茶叶基地,采茶工腰挎茶篼,游走在绵延的茶山上,穿梭在一排排茶树之间。只见他们灵巧的双手上下飞舞,一片片鲜嫩的芽尖收入茶篼。
“采茶很有讲究。比如现在采的‘米蕊茶’,需眼疾手快。”46岁的吴小兰采茶已有十几年,只见她手指翻飞,拇指、食指轻轻捏住嫩芽,往上一掰,鲜叶便采摘了下来。
“我们是按量计酬,大家可以随来随采,随采随走。”纳溪区荣龙特早茶厂负责人吴洋龙介绍,采茶工大多数是当地的村民。平均下来,多数人一天能拿到一两百元的收入,手巧的娴熟工一天能拿到300元。
“春节过后,每天都有上千名采茶工在茶园采摘,既帮助企业解决了用工问题,又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护国镇梅岭村党支部书记何幸说,每天还有很多游客到茶山体验茶叶采摘,吃农家饭、购买本地土特产,村民的“茶叶饭”越吃越香甜。
2000年,纳溪区白节镇引进四川瀚源有机茶业有限公司入驻,在外打工的韩中华从中找到商机,立即返乡发展茶叶种植。依托国家的扶持政策,韩中华熟练掌握了茶叶种植技术,严格按照有机茶种植模式,陆续扩大规模发展了55亩茶叶。
“今年,我家的55亩茶叶全部进入丰产期,保守估计纯收入20余万元。”韩中华说,特早茶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品质极佳,供不应求。
周边群众看到韩中华种植茶叶致富后,纷纷加入进来。韩中华经常免费教村民们种植技术,培养了一批批茶叶种植能手。
“由于茶叶产业发展得好,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选择返乡种茶,带动了乡村振兴。”这样的现象,在纳溪区越来越常见。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这是纳溪区对贫困群众的承诺。近年来,纳溪区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加快推进茶旅深度融合,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18年,纳溪区茶产业综合产值实现55亿元,促进茶农人均增收3500余元。(完)
发挥资源优势 创新发展模式 助推脱贫致富——巧家县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为脱贫攻坚输送源动力光伏扶贫项目作为国务院扶贫办2015年确定实施的“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成本低、见效快、收入可持续。巧家县立足光热资源优势,坚持脱贫攻坚与新能源利用相结
纳溪区护国镇梅岭茶园绿意盎然、风景如画。 牟科 摄中新网泸州2月25日电 (邹立杨 王超明))“你可别小瞧这片茶园,每天都给我带来近1000元的收入。”25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团结村六组茶叶种植大户韩中华和妻子陈龙金,一边在茶园抢采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邓红丽 通讯员 余勇 吴安东10月21日,记者从光明区凤凰街道营商环境办(企业服务)获悉,该街道自2016年对口帮扶汕尾市捷胜镇军船头村以来,聚焦组织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创新“项目+对口帮扶”工作方式,千方百
五指毛桃属桑科植物,并不是桃,广泛分布在粤东梅州客家地区为主的山上,自然生长于深山幽谷中,因其叶子长得像五指,而且叶片长有细毛,果实成熟时像毛桃而得名。图为游客正在察看五指毛桃。目前,五指毛桃特色种植在钦州市钦南区久隆镇得以推广,久隆镇目前
合山市启动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因地制宜、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交通、土地、水源等优势,以龙头企业、能人经济带动,培育壮大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丰富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增添新活力。农业产业前期投入大、风险高,有
人民网-广西频道 原创稿人民网梧州7月17日电 “在这里采摘辣椒,一天能采摘120多斤,摘辣椒一天有100多元收入,一个月可以增收2000多元,生活比以前好很多。”7月15日,梧州市长洲区兴龙街道办事处平浪村脱贫户欧金凤表示。欧金凤是平浪村
3月12日,南丹县金贝篼百果产业示范区种植的200亩沃柑陆续错峰上市销售,因其新鲜可口、汁多果甜、外形美观,市场反响良好,产销两旺。金贝篼百果产业示范区位于南丹县罗富镇塘丁村纳稼屯,由南丹县万合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广西壮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
近日,为强化致富能力,助推产业发展脱贫,田阳县五村镇定夜村邀请广西区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专家到定夜村蜜柚产业示范基地开展蜜柚种植技术培训,定夜村贫困户、种植大户、种植企业合作社共60余人参加了现场培训。培训现场。培训现场,授课专家实地亲自操
封面新闻记者 董兴生 王攀 摄影报道这些日子,杨洪军每天都领着工人给青花椒剪枝、喷药、施肥。6年耕耘,看着现在6000亩的青花椒种植园,他感慨万千:当年顶住压力,克服困难,终于有了回报,也带动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回家乡搞产业顶住压力种青花椒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原创稿走进江口县闵孝镇闵家场村长坡白茶基地,看到延绵几座山坡,都被绿油油的茶树覆盖着。在阳光的照耀下,茶枝上白色的嫩芽争相开苞,到处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茶园里,很多忙碌的身影在茶树间穿梭,整个茶园好不热闹。近年来,江
2月12日,在一阵阵响亮的鞭炮声中,田阳县五村镇五村村甫雅屯的贫困户赵彩春一家,正式入住位于县城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为了生计,之前每年春节后,夫妇俩只能告别老人孩子外出打工。赵彩春一家8口原来住在大山里,缺地缺水,日子过得很艰苦。
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把产业和就业作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治本之举,持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带动脱贫农牧民增收致富。 多项衔接政策措施+金融支持,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为助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刘芳 通讯员 袁小平 杨鹏 刘凤花/文 黄庆阳 杨鹏/图从一组数字看光明区公明街道对口帮扶,220公里(深圳市光明区公明街道与汕尾市城区捷胜镇南门外村间的距离)。10(贫困村出列10项指标均满足,达到出列标准)。
12月23日,在为期七天的“2017新媒体走基层 聚焦广西脱贫攻坚采风活动”中,新闻媒体记者最后一站到达来宾合山市。这座曾经产煤量占广西四分之一,为广西经济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城市,随着煤炭资源日益消耗,2009年,合山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
9月8日,鲁甸县召开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 2022 年第六次会议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调度会议。县委书记张洪坤主持会议并讲话。张洪坤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指